党建引领多元赋能农村社区治理:管理难点变成社区亮点
随着城镇化的演进,村居变社区、村民变居民,群众生活方式转型、精准服务群众需求、集体产业发展等问题开始凸显,为社会治理带来了全新课题。
2011年启动建设的平阴县安城镇兴安社区位于济南市平阴县城北,至2020年先后建设三期安置工程和黄河滩区迁建工程,占地面积60公顷,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,共有116栋居民楼,容纳了13个整建制村3953户、1.3万群众入住,一举成为平阴县规模最大的社区。
安城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,推动多元共治,积极探索“党建引领、产居融合、城乡一体、治理有效”的社区治理经验,逐步构建起“政治、法治、德治、自治、智治”的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及“覆盖广泛、专业支撑、服务精准”的社会服务体系,通过组织联建、产业联营、人才联育、治理连抓、服务联办,搭建“158+N”基层治理平台,基层党组织有能力、有资源带领群众共建美好家园,城乡融合顺利推进破解了社区治理难题,助力安城镇写好平阴县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后半篇文章。
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事关农村社区治理的成效。兴安社区党委书记由镇党委选派镇机关干部“下沉”任职,村党支部书记“上提”任社区党委委员,并与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建立共建关系,配强了班子工作力量。在社区整合后的发展和治理层面,兴安社区党委念活“联”字诀,推动“跨村联建”,撑起了兴安社区基层治理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组织联建是“跨村联建”的先手棋,通过集中办公,建立工作例会、民主议事、事项公开等制度,打破组织体系壁垒,健全联建运行机制,党建工作同研究、党建资源同分享、党建活动同开展、党建经验同交流,推动了基层党建融合共进。
产业联营则深入到更深一层的经济层面,立足各联建村资源优势,统筹资金、土地、人才等优势资源,统一布局发展强村富民产业项目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积极推动村集体增收、群众致富。
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,南王店村做活土地流转文章,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,助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档升级。2023年,南王店村流转20余公顷土地,规模化种植小麦、玉米等粮食作物,合作社实现收入75万元,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,有效解决了群众搬迁后种地、增收两大难题,实现村集体、合作社、农户共同受益。兴安社区党委在产业联营中大力推广南王店村的做法,激发越来越多产业联营村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。
人才联育,推进乡村人才振兴;治理联抓,创新共建共治机制;服务联办,打造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阵地……“跨村联建”几大措施的推行,实现了各村进入社区后形式上和内容上的统一,实现了资源、资产、资本的共建共享。
为推动社区更好实现共治共享,多元参与,搭建高效基层治理平台,兴安社区搭建“158+N”基层治理平台,推动社区多元共治。具体来说,“1”就是以构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机制为核心,统筹建强大联盟、建好“红管家”、建密小支部,形成以党建统领未来社区建设的网络体系,推进组织体系向小区、网格、楼道延伸。“5”就是实行“五治融合”;“8”则是社区党委构建的“八大平台”;“N”则更加开放,能够为社区群众提供党务、政务、便民服务,为企业搭建商务、劳务等服务平台,实现了城乡社区服务的党建跨村联建、社区一体办公、社企共建共享、资源融合共管。
兴安社区通过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、科学发展和有效治理良性互动,让基层党组织在回应居民关切中“以事聚人”,在破解民生难题中“聚人成事”,让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组织居民共建美好家园,为农村社区党建实践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同时,共建共享、互联互通,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,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,理顺了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生产生活的一系列难题和制约瓶颈,城乡得以进一步融合。
兴安社区治理的实践,凸显了“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”的工作主线。一方面,扎实做好安居富民工作,统筹推进搬迁安置、产业就业、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,确保黄河滩区人民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发展、可致富;另一方面,通过社区建设,搭建平台、协调资源、畅通民意,以城乡社区为场域实现资源整合、力量聚合,将资源下沉到社区家门口,推动上级党委政府决策落地见效,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